POSTALCO talks POSTALCO(Part 1)

听Abelson夫妇讲述品牌诞生的故事

 

明明还是全新的,却并不那么簇簇然,很自然的有着一种令人觉得亲切熟悉的氛围。对于遍布世界各地的爱用者们来说,POSTALCO出品的各种文具和皮件的魅力,或许正是来自这份独特的温厚质感。作为fieldnotes的选品之一,和品牌的合作也已经进入了第三年。

为了能让喜欢POSTALCO产品的大家能够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,我们专程到东京采访了品牌创办人、经营者Abelson夫妇,听他们讲述品牌诞生的经过和倾注于产品中的理念。

 

 

Interview with POSTALCO

Abelson夫妇的见面,相约在涩谷的POSTALCO店内。之前与Mike有过几次交谈的机会,而和他的太太Yuri(友理)却只在邮件和电话中少许接触,心里不免有些小小的紧张和期待。

——我们销售POSTALCO的商品有两年多了……

Mike Abelson(以下简称“M”):对,已经快三年了,时间过的真快……

——对了,想先问一下,之前有接受过来自华语圈的采访吗?中国大陆,或是台湾、香港等地的媒体。

M:嗯…… 记忆中像这样直接面对面对话的机会应该不多。

Yuri Abelson(以下简称“Y”):的确不太有这样的机会。

——为这次采访做准备的时候,曾经在网络和一些媒体杂志上寻找搜索了一下,结果发现比较全面的中文报道几乎没有,英文、日文的采访和介绍倒是看到很多。我们想,也许有不少生活在华语圈、对POSTALCO的产品很感兴趣的人,包括我们fieldnotes的顾客,想对POSTALCO有更多了解,却很难找到相关的资料和信息。

所以这回想请二位跟我们聊一些比较基本的话题,以“POSTALCO是个怎样的品牌”为重点。

上图:东京涩谷的POSTALCO店铺。

 

 

品牌诞生——从一个大信封开始。

POSTALCO起步于2001年。两人在美国的设计学校里相识,毕业后Mike进入箱包品牌JACK SPADE当设计师,Yuri也在纽约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。

——我在很多地方读到过类似的介绍,说之所以有POSTALCO这个品牌诞生,是因为“Mike为Yuri做了个大信封”。

M:哈哈,的确是这么回事。(笑)

Y:2000年左右的时候,Mike从洛杉矶搬到纽约来。在洛杉矶生活的人习惯以车代步,长时间随身携带很多东西的机会不多。

M:对。住在洛杉矶的话,到哪儿干什么都是开车去的。工作用的文件资料,也最多只是从停车场拿到办公室那么短短的距离,需要“随身携带”的东西极少。纽约就完全不同了。

Y:所以Mike(来到纽约后)见我整天上下班或者外出开会时,包里都塞满了A4大小的资料,看着很不方便。

M:那个画面一直印在我脑子里了。

——(笑)

Y:估计是资料很多很重,我的样子也实在太狼狈了吧。Mike就用手边找到的一些皮革和布,为我做了个像信封一样的文件夹,大小正好放得下A4打印纸。用了之后发现,还真挺方便好用的。

M:嗯。

Y:带着那个文件夹外出,总能吸引到周围人的目光,还经常被问“在哪里买的?”

上图:这个当年Mike为Yuri制作的用来携带文件的“大信封”,成为后来POSTALCO品牌的第一个产品“Legal Envelope”的原型。

 

从拖鞋到各种小家具,只要是在市面上销售的商品里找不到合自己心意的,Mike就会琢磨着动手做。对以商品设计工作为生的他来说,这样的日常似乎也是勤习勤练的一部分。为Yuri做的这个文件夹,原本也是Mike的“习作”之一。

不久两人接到一个工作项目,在合作完成的过程中,渐渐萌发了让那份“习作”成为商品问世的念头。

Y:Mike成为自由设计师之后,有一次我所在公司的上司问我俩是否有兴趣接份工作,为一家音乐公司制作PR产品,1000个包,从设计到包装到生产,全部交给我们负责。或许是因为平日里经常接触,对我和Mike都比较了解,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可以做点什么吧。(笑)

那个项目是我俩第一次单独合作,两个人一起做设计,一起从布鲁克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找生产厂家,一起考虑包装,把制作产品的整个过程体验了一遍。

M:的确是。那次的工作,跟之前只做设计不同,需要负责到产品生产和最终交货,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。也正是因为两个人独立完成了整个项目,才有了信心,觉得“或许可以试试做一点儿我们自己想做的东西”。

Y:就商量“要不就把这个大家都夸赞的大信封做成商品吧”。

 

 

POSTAL (邮政)+COMPANY(公司)=POSTALCO

Y:如果要做自己的品牌,该起个什么名字呢?音乐公司的项目还没结束,我已经开始想这个问题了。(笑)

——是嘛!好快啊!(笑)

Y:挺兴奋的。那时候只要有一点儿空闲时间,就抓着Mike讨论品牌名称的事情。

M:回想起来,可真是列了好多好多候选啊。最后还是Yuri的主意吧?

——哦?“POSTALCO”这个名字是Yuri想的?

上图:店内货架上摆放着“POSTALCO”的LOGO牌。名字是由“POSTAL(邮政)”和“COMPANY(公司)”组合而成的造词。 “世界各地到处都有邮局,纸张把世界联系在一起”, 这份邮政情结让设计师Mike选择信鸽作为品牌的象征。

 

当时的纽约,“文具店”正值变革期,生活中电子邮件逐渐取代了手写书信…… 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,纸张的魅力却意外的显现出来。在这个听过一次就很难忘记的品牌名称“POSTALCO”里面,二人倾注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念呢?

 Y:那时候住在纽约,好几家自己非常喜欢的文具店接二连三关门倒闭了,被Office DEPOT(*注)那样的大型连锁店取代,看着非常难过。

M:对。

Y:在那些老式文具店里,能找到这种现在完全看不到的胶带架之类的东西。(边说边把店内柜台边上的胶带架拿到眼前的桌子上)特别有存在感,铁质的,很重……

(*注) Office DEPOT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文具连锁店,遍布60多个国家地区,办公文具等价格普遍低于一般零售价格。美国国内有1,100家以上店铺,美国以外约400家以上。

上图:仍然在POSTALCO店铺内现役中的胶带架。成年人单手拿都感到吃力的重量,使用时异常舒适稳定,单手可以自如灵便地切割胶带,还多了一份亲切温暖。

——哇!比想象中还要重!

Y:都是些买一回就能用一辈子的东西。

——的确是。

Y:制作这种非disposal(用完就扔)的产品…… 我们俩都非常欣赏这样的生产理念。

M:对。

Y:如果做自己的品牌,我们希望不是忙着每季推出什么新产品,而是设计出一款之后能一直销售下去…… 起初没什么具体的计划,但这一点却非常明确。

——嗯。

Y:另外,那时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使用邮件了,当然还远不像现在这么普及,但却让我们更加体会到整个“邮政”体系的伟大。遍布世界各地的邮局,用纸张、笔、邮票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,就可以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取得联系,实在太神奇了。

Y:当时,周围环境的种种变化,和我们两个人的关注喜好等等重叠在一起,很自然的就觉得“如果要把那个大信封式的文件夹做成商品,就用这个名字吧。”

 

 

听到“POSTALCO”的瞬间,立刻觉得“啊!挺不错!”

——第一次听Yuri提到“POSTALCO”这个名字的时候,Mike是什么感觉呢?

M:在那之前已经有了很多候选,可都觉得不够好,还缺了点儿什么。但一听到“POSTALCO”,立刻觉得“啊!挺不错!”

——我也从最初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,就觉得特别合适。我们自己也经历了“起名”的过程,完全能够理解那种难度。

M:对吧。起名真是特别难的事情。

——“POSTALCO”里面所包含的“PO”、“CO”这类发音,让人感觉轻快、积极,和现在的品牌风格非常和谐。另外因为是造词,也很有独创性。

Y:把POSTAL和COMPANY混合在一起了。

M:我非常中意,几乎是从一开始就相当满意的。

——发音也简单,不但英语圈的人容易读,日本人、中国人也基本都能看到就读出来。

Y:是的。这也是起名字时的意图之一,国际通用。在中国怎么样?大家能明白Postal是跟邮政相关的吗?

——在中国,“Post”这个词还是挺常见的。各处的绿色邮筒上,中文的“中国邮政”下面还印着英文的“CHINA POST”。

M:真的吗?

Y:看来,在世界各国,“Post=邮政”这个概念都很普及啊。真好。

——说实话,我们对自己起的“fieldnotes”这个名字有点儿后悔呢,感觉是个小失败。

Y:哈哈,是嘛。

——是的,“fieldnotes”有前后两个音节,不那么好记。“POSTALCO”只有一个音节,特别上口,也容易给人留下印象。

M:这么说来,还有一点挺幸运的。因为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造词,在网络上搜索的时候总能排在前面,很容易找。如果换成“Post Company”这样的普通词组,估计就会埋没在很多类似名称里面了。

不过,当时互联网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,我们也没意识到,算歪打正着吧。

——不知道美国人是否有这种习惯,感觉日本人特别喜欢把一个略长一点儿的词缩短。

Y&M:的确的确!

——比如星巴克咖啡“STARBUCKS”有两个音节,在日本大家都习惯说“STARBA”,读起来更绕口一点儿的麦当劳“McDonald’s“变成了“Mac”。缩短之后,一下子就上口好记了,还多了些亲切感。“POSTALCO”这个名字,稍微缩短了一点儿的感觉挺日本的。

Y:“缩了的感觉”,哈哈,这个说法有意思。

——通过“缩短一点”,既有了独创性,又多了亲切感,还更容易记住。这个名字起得太成功了,实在佩服。

Y:谢谢!

M:听你们这么一分析,好开心啊。(转头问Yuri)你当时真的想了那么多吗?

Y:我本来就有起名字的天赋。(笑)

——(笑)

M:这么说来,各种名字大多都是Yuri想出来的呢。

 

(后续请见Part 2)

 

相关阅读:

POSTALCO talks POSTALCO (Part 2)

POSTALCO talks POSTALCO (Part 3)


 

POSTALCO系列商品,在fieldnotes网店及工作室开放日现场均有销售。

BUY ONLINE
沪ICP备11011347号